观察员们总共确定并编码了 76 节课和教师分配的任务。其中 38% 是主动的,35% 是被动的,13% 是建设性的,12% 是互动性的。观察到的学生对课程和任务的参与度(即学生所处的模式与教师预期的模式)被单独编码。但相关性很高——只是观察到学生处于被动模式的频率高于其他模式,尤其是在硬科学课程和较不发达的学校。换句话说,一些旨在积极、建设性或互动的课程和任务反而产生了被动的学生参与。
研究人员认为所有这些都是有问题的,原因有很多—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WhatsApp 号码列表 —包括它可能表明,接触困难的材料超出了某些学生的能力,并基于这种信念选择向整个班级“向下”授课。然而,他们的担忧是基于几个值得怀疑的信念。比如,ICAP 的互动层次是真理,学生如果没有特定比例(比观察到的要高得多)的建设性和互动性,就无法充分正确地理解物理。
他们担心的基础还取决于对单个课程的观察,这无法解释一个学期或一年的课程的流程,无论他们的编码工具有多准确。许多这样的课程,尤其是自然科学课程,通常从通过讲座介绍新的和不熟悉的材料开始,然后发展到独立和小组活动(实验、报告等),旨在展示和强化新概念。据我们所知,这些老师的下一堂课(没有被观察或编码)将会彻底颠覆参与模式的时间安排,进行全班讨论或整个课堂的动手实验工作。